【小團輔方案設計】 讀詩、玩詩、創作詩~走入內在小宇宙
  猜猜看,它是什麼東西? │讀詩.玩詩 │
  「到媽媽心裡旅行」 │小叮嚀 │遊戲後記 │遊戲寶盒

『遊戲不只是遊戲 』 讀詩、玩詩、創作詩~走入內在小宇宙

猜猜看,它是什麼東西?◎tipus (光寶社區認輔總監)

有一種東西,大部分的時候;它是無色無味的、如影隨形的跟著你到老、到死;從不缺席或遲到早退,就這樣的跟你一輩子。

有時候,你看得到它,也感覺得出來;但是就是聞不出是什麼氣味來, 只有在一個人很安靜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就是那樣的感覺。

但是,在某些時候,有人,不小心踩到我的地雷時, 那個味道常常讓人受不了;連我自己也不怎麼喜歡它。

我不能缺少它,少了它我的生活會變得很無趣,這個東西是我的寶貝,也因為有它 和我同在,讓我的人生像一首歌、像一首詩,像一幅畫。猜猜看,它是什麼東西?

讀詩.玩詩~揭開文字遊戲的趣味序幕

1. 聆聽

「樹先生跑哪去?」 ◎張雅芳

選自 2009年2月21日《國語日報 兒童文藝版》

一棵樹叫做木,二棵樹叫做林,三棵樹叫做森,五棵樹叫森林。 咦! 那四棵樹怎麼不見了呢
一棵跑到東邊去 叫做棟
一棵跑到西邊去 叫做栗
一棵跑到南邊去 叫做楠
咦! 那還有一棵樹呢
喔! 原來還有一棵樹藏在果子裡 叫做棵

2. 玩詩:文字大風吹

大風吹,吹什麼? 吹………; 三棵樹〈註:三人成一個森字。〉
大風吹,吹什麼? 吹、吹、吹………; 二棵樹〈註:二人手牽手成一個林字。〉

 

暖身活動:在字的遊戲裡-樹的大風吹

運用身體做一個"木"字
用身體開展文字"木"
做一個"歪"了的木字
大家要用身體做一個"林"字,但是,是黏在一起的"林"
! 找身邊的伙伴一同協力吧!
大家的感情很好的~緊緊相依
這是一個"森"字!
一個嘴吧長在樹上叫做?呆
可以利用身體拼湊出不同的文字~這是"呆"字!
 
 

「到媽媽心裡旅行」的詩情話意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刻都有著不同的想法情緒,你可以讀出人的喜、怒、哀、樂嗎?如果有一個機會,讓我們到別人的內心去旅行,哇!那會看到什麼呢?你最想到誰的心裡去旅行呢?

經由一首「到媽媽心裡旅行」的詩作共讀,觸發了孩子內在的感受,是啊!為什麼媽媽總是說愛我,可是常常對我生氣呢?笑著的媽媽多麼溫柔,一轉身媽媽就變成另一個虎姑婆…;想一想,我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啊!一會兒開心的不得了,可是一聽到寫功課和考試,就連飯也不想吃啦!對我們最親愛的家人,我們卻不太清楚他們心裡在想什麼?我最最最好奇的是爸爸、媽媽、姐姐…,真想到他們的心裡去旅行,看看他們心裡住著什麼樣的人還是怪物啊!

共讀詩作和小小的對話後,撥放一段輕柔的音樂,請孩子們閉上眼聆聽音樂,留意自己身體、心靈在當下的感受,隨著音樂的流動中,問問孩子腦海裡出現的人是誰?他幾歲?他穿什麼樣的衣服?講話的聲調呢?習慣的動作呢?他最常做什麼?而後再睜開眼睛和身邊的同伴討論分享,之後仿作一首「到**的心裡去旅行」的創作,並且在團體裡發表。

這段歷程走過,我們看到孩子的無限創作力:

詩作分享:到小白的心裡去旅行 ──小菱

我好想 到小白的心裡去旅行
看看每天吃飯玩耍睡覺
會不會比較快樂

我好想 到小白的心裡去旅行
看看不用去上學的日子
是不是比較輕鬆

我好想 到小白的心裡去旅行
看看不用聽媽媽的嘮叨
有沒有比較自由 我好想
到小白的心裡去旅行
看看沒有我的陪伴 覺不覺得孤單
沒關係 即使我不懂你的心
我還是會永遠的 緊抱著你
不讓你有時間寂寞
每天都能開心的 汪汪叫

【創作歷程】

1. 事先備好已由孩子畫好獨特名牌的手掌圖及貼好情緒詞彙表的小書。

首先發給大家一本空白小書,以記錄自己的創作! 翻開第一頁把關於情緒的詞彙紙分別剪貼上去
在小書的前面加上個人名牌~寫上自己獨一無二的個人資料, 例:身高、體重、年齡、出生排行、綽號。
 
2. 讀詩:「到媽媽心裡旅行」。
詩篇導讀:到媽媽心裡旅行 從閱讀中培養專注與認真!
想像詩中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含意!感受詩篇的感動!

小叮嚀
  1. 讀詩的過程會引領孩子沉澱與思考,因此暖身激發文字聯想創意的活動,可以放在前面,讓讀詩和靜心、創作成為一個流暢的歷程。
  2. 文字大風吹遊戲,成功的引導孩子融入文字的組合遊戲,並且也能開展孩子運用文字的身體動覺,同時藉由遊戲過程學習與人互動或產生連結。團體過程中,由小隊輔協助較年幼的孩子進入團體活動,不但可維繫團體的秩序,同時也營造孩子相互的支持動力。
  3. 詩的共讀過程,要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讀詩,同時可以多讀幾遍,孩子透過一次一次的讀詩,專注力被喚起,同時也能逐漸理解和領會文字的內在意涵。
  4. 當帶領者要協助成員能順利進入詩的仿作或創作時,一段音樂醞釀可適時催化和提供情境,較能引導孩子開放想像的空間去察覺自己內在的感受。
  5. 由於詩的創作對異質性的團體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因此要顧及孩子的年齡和差異性,給予適時的引導以利孩子能進入學習軌道。

遊戲後記之一

~by穎紅 (台師大實習生)

教案設計時,原以為先讀出已創作好的詩,再叫小朋友創作是個比較艱巨的任務,因為怕小朋友會受到框架侷限而沒辦法發揮。但是,活動進行得比預期順利,萬隆教會的小朋友表現得皆能突破框架,發揮出無窮的小宇宙,寫出突顯自己個性的詩句。果然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都被兒童發展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與發展常規侷限住了,以致低估了小朋友的能力。

經過這一次的活動,我們發現,只要多念幾遍詩,大家的注意力便都可以集中,而使活動進行更順利。畢竟唯有小朋友願意寫詩,動手裝飾,活動才進行得下去。藉由是次活動了解到,不一定每個活動都需要分享的環節。有時候,讓人靜心領略當中的奧秘,與回饋的方式兩者交叉使用,效果可能更好。

而萬隆教會的佩保老師表示,平時小朋友鮮少讀詩,這次的活動能讓他們有不同的嘗試與感受。藉這一系列文學氣息比較重的活動,會發現平常好動活潑的小朋友,他們所隱藏著心思細膩、觀察入微或是感性的一面。只是有新嘗試,就會有一些風險。教案設計者在挑選詩的時候,特別選一些可以觸及人類自身與內心的類型的詩,目的是使小朋友可以多作深思與內省。可是,不一定代表每位學習者都願意觸碰自己內心的深處,尤其有過傷口的,甚至不敢再去回望與面對。

記憶可是會被扭曲的,最不想面對的記憶,人就會自我預言說:「我很健忘」,最後自我應驗般的把那些記憶通通抹掉。而當該記憶被某些特定的符號或線索牽動,牽一髮而動全身般的被喚醒,又再次活生生的放在眼前的時候,那一瞬間,說實在,陳封已久的盒子再次被打開,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我們害怕它已經變成「潘朵拉的盒子」般,打開後是一發不可收拾,是萬惡的重燃。 儘管已經成人的我,偶爾遇到這些情況也會不知所措,更何況是年齡還小的孩子呢?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能做的真的不多,畢竟只有自己能幫助自己走過陰霾,然而表達心靈的同在比任何物質支援來得重要,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發現很痛的時候,也許不要急著面對,要相信,時間會給你解藥的。但請別忘了,你並不孤單,你並不寂寞,因為我們一直都在」。

讓孩子逐漸明白,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同在人生中,面對著自己各自的戰爭,內心的戰爭。可是,我們不放棄,我們不退縮,我們能比誰都勇敢,只因為,我們相信我們都是值得幸福的。你可以,我可以,大家都可以,幸福從不放棄任何勇敢追求的人,除非我們先放棄追求幸福。內心的創傷、疙瘩與痕跡也許不容易磨滅,也許不輕易讓別人觸碰。然而,陪伴是最好的傾聽。

遊戲後記之二
~by如梅 (光寶種子講師暨復興國小認輔志工)

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說:「在這個講求創意的時代,一首詩就是一個小宇宙,就是一種創意展演。……讀詩,可以培養生命情調,在兒童的人格工程中注入真善美的因子,讓兒童的靈魂更有深度。」於是,這個假期裡,我們和一群孩子們一塊讀詩、玩詩、創造自己的宇宙,也分享自己的小宇宙。

在人生連串考驗的過程裡,我們經歷許多的快樂、難過、歡喜、和苦痛……,也漸漸學習去認識自己和理解他人。然而,在每個人生命中的悲喜苦樂,常常因為社會文化和各種環境的影響,而隱忍和儲存在我們的心靈角落,日積月累的形成了一座內在冰山。這冰山下潛藏的即是我們對世界的感受、感覺、想法、價值觀、信念……等。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得以理解億萬年前的世紀,更可以探索不同的星球和浩瀚的宇宙,可是仍無法窺知或理解人類的內在。有時,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表情看到一些情緒的線索,例如,頭低低的、或眼睛泛紅、或是手握拳頭等,來感受對方的情緒指數。有時,透過仔細的聆聽或細心的觀察,或許我們可以感受到對方情緒的起伏,我們也會用「晴時多雲偶陣雨」、「怒火中燒」、「海闊天空」、「撥雲見日」來描繪心情的變化。

這回,試試和孩子一起讀一首詩,一遍又一遍,來探索作者的內在世界,然後,試著把自己的內在起伏變化,也透過簡單的文字來敘說,這是一個獨特的體驗歷程,讀詩、寫詩,走進彼此的內在小宇宙……。

【遊戲寶盒】

  1. 暖身活動的文字大風吹,其運用文字的組合遊戲,可培養孩子專注傾聽的能力和發展小組成員間的連結動力,同時,也能為「詩」的美學動力做暖場準備。 可發展為文字大風吹,或文字疊羅漢,或運用文字做接龍等。在家庭裡,亦可以運用各種生活物品和肢體來玩文字遊戲,讓親子透過肢體接觸更親密。
  2. 童詩淺顯易讀,並能充份掌握兒童心理,是一個可以讀出情感,又能帶入生活的媒介,想引領孩子學習轉換不同的心情思路觀察和理解別人,可多運用童詩,讓詩的簡單語句,變成一種生活遊戲,日常生活裡都能拿來和孩子對話,當親子間有些磨擦和情緒時,媽媽一句「我真想到你的心裡旅行,看看你的心裡是不是有隻噴火龍?」可能就化解當下的僵局。
  3. 詩的創作和文字遊戲,也可以在日常生活裡,剪輯一些廣告、雜誌上的文字、短句,然後親子一塊想個主題,就用這些收集來的字、詞做拼創詩作,用簡短的一個句子、二個句子,逐漸加長,每天晚上臨睡前來個親子詩作,或是假日裡拼創詩作再加上拼貼美化,變成一幅可以張貼在牆上的親子創作品,都是很好的延伸活動。
(本期電子報童詩參考書籍:《樹先生跑哪去了》林世仁主編/天下雜誌出版。
特別感謝台師大實習生、萬隆教會營隊及萬福國小學生們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