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綠芽』自我概念創意學堂 第一堂看見孩子的亮點課後書寫◎憶陵/1030218
"不良行為的孩子是氣餒的孩子"~Vicky Soltz
【回首,親職路】
記得!兒子剛上七年級時擔任班上班長,對他而言所有的經驗多半是新的。自己忙著適應環境,還要學習處理一堆事務。每次段考結束,從回家打招呼的方式就可以知道他考試結果,如果滿意,就興高采烈的與我分享戰績,一直誇說自己是如何過關斬將。如不滿意,就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甚至落淚。某次考完試,異常平靜沒有精神奕奕分享,也不見猛批老師與考試題目。
不巧,某日整理他的房間時,發現書包中的一張成績單,才驚覺他告訴我的數學分數是相反的數字,明明是48分說成84分。當下,一陣錯愕,然後回神在腦海中盤算著該如何面對孩子「說謊」的行為。決定,先若無其事的等待。
但等待數日,未見兒子有任何行動,僅發現他異常安靜。耐不住,旁敲側擊試試反應。他果然是一個不會說謊的孩子,敏感的主動反問:媽,妳是不是有事要說?在你來我往一陣的對話後,母子倆一起落淚,他哭著說:「我實在沒辦法看見你和爸爸失望的眼神,……。」這是一次親子教養旅途中深刻的學習,沒有懲處也沒有責罵,兒子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身為母親的我,為自己讓他受傷的眼神之非語言動作抱歉,母子倆在彼此道歉與擁抱中,一同面對不良行為的親子挑戰。事過境遷,再也未出現同樣的情況,之後面對考試戰績不佳時他學會調適與坦然接受,也會分析説出自己考爆的原因。
【不良行為的孩子】
帶領團輔10年,多數被提報至團輔的孩子,都是老師們眼中有「不良行為」的孩子,如:打人、偷竊、耍賴、說謊、愛哭、愛告狀……許多與大人或社會期待不相符的行為,都希望將個案送至團輔針對行為好好的矯正。但自己教養的深刻經驗,真確的深信孩子不良行為的後面都有它的目的。只是因為他們還小,對自己的行為目的無法覺察。每個孩子,都真心期待能在團體中有一個位置並隸屬於團體,以滿足獲得重要感的需求(張英熙,2013:35)。對孩子而言,學校與家庭就是他最重要的兩個團體,渴望從這二個對他而言重要的團體中獲得價值感與歸屬感。
【洞察不良行為的目的】
每個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塲合與表現不盡相同,在阿德勒心理學不同意因果決定論,認為行為好、壞都有其意圖。而孩子的不良行為出現,是設定了錯誤的目標但因為年紀尚小無法覺察,他的目的只想尋求歸屬感與價值感,但用了錯誤的方法。如:貶抑別人、耍賴…。Ansbacher(1988)經錯誤目標規程四種類型:(1)獲取注意(2)爭取權力(3)尋求報復(4)表現無能。行為惡化途徑大致遵循以下三種
路線:第一種,(1)—(2)—(3);第二種,(1)—(2)—(4);第三種(1)———(4)。大人若無法洞察孩子的目的,處理中,往往會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張英熙,2013:37)。特別是在小團輔中,有時志工或陪伴者經常習慣扮演照顧、呵護的角色,而落入孩子不良行為的路線中。以下透過實際帶領現塲故事說明:
【故事:好無聊,我不會】
故事場景:
二年級團輔,小團輔第一堂,一批(7位)初次見面的孩子,學校主任與一位教師亦一同參與活動。相見歡活動,畫手掌圖自我介紹。
小鬼,一進團輔就直嚷著好無聊,東碰碰、西摸摸,看到氣球就直接拿起說:我要吹。完全沒問過老師(帶領者),但眼神交會。帶領者,告訴他:可以,但不是今天,今天的活動沒有吹氣球是下週喔!活動陸續開始,畫手掌圖,小鬼會跟著做,但一開始就說:我不會。帶領人只說:小鬼你一定可以,我看你把手打開,而且你有聽見我說手要張大喔!很安靜的畫完手掌圖。接著寫字時,帶領者每說一項,小鬼仍不忘說:我不會,帶領者對"不會"皆無回應,都只用"你一定會試試看",但不會的字可以問我或寫注音,終於將自我介紹手掌圖作完成。
但接著分享時,小鬼一聽:還要說喔!你幫我講。帶領者:我會陪著你,然後開始分享,活動需分享自己名字與最喜歡的事,而且要一個疊一個,所以最後一位,需說全部人的名字與最喜歡的事。小鬼,剛好是最後一位。活動開始進入第三位自我介紹輪到主任,主任好意建議,應該讓小鬼第一個說,但帶領者仍讓其他人依序完成。大家在自我介紹時,小鬼躺在團體旁的沙發上,背對大家口中仍偶會說:我不會。帶領者聽見他有聲音時,會稍用手拍拍他的背,但都不回應他的我不會。最後,終於輪到小鬼,但他堅持不說還是說:我不會。主任就到小鬼背後抱著他幫他拿手掌圖,一直請他說,帶領者說:那你説自己就好。小鬼說完,帶領者回應:謝謝你,願意說你的名字跟最喜歡的事。
【修正不良行為策略】
在帶領中最先需能覺察孩子的行為目的,當團輔帶領人覺察到不良行為出現時,再依不同的行為目的策略性的回應在阿德勒學派中針對四種不良行為提出協助策略(張英熙,2013:38):
(1) 獲取注意:應適度忽略孩子不良行為,但於孩子出現好的行為時,給於正面鼓勵。
(2) 爭取權力:可以與孩子分享決定權,激發孩子合作意願。
(3) 尋求報復:注意勿以惡報惡,要原諒孩子,持續表達善意找機會鼓勵孩子,讓他感受到被欣賞與接納,進而願意合作。
(4) 表現無能:成人必須耐住性子,以鼓勵孩子重拾信心及勇氣。
上述短短故事中,不難發現小鬼似乎已在用第三種路徑(1)———(4)進行表達,即獲取注意到表現無能,獲取注意的方式有:不斷說無聊、躺在沙發上;表現無能:我不會。獲取注意的方式在帶領小團輔較容易觀察到,但表現無能有時需注意,因有時學習較緩慢的孩子也會進入小團輔,個案是真的不會而非不良行為。而小鬼的不會,我想是因為一直以來學業成就不佳,今天有機會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他想表現好,但自己過往的學習挫折,讓他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所以用"我不會"來表示。其實,我猜他應該很期待。帶領者的適度忽略與具體讚美的策略可以繼續使用,但如能再多耐著性子等待,不去抱著他要求他一定要說而是用不斷口頭鼓勵:你一定可以,或試試看來協助。孩子可能會經驗一次,靠自己的機會,當他成功時,會觸動他心中的"信心"種子。
小團輔的帶領就是期待藉由每一次的活動,創造機會去觸動、翻攪孩子被蒙蔽的"信心"種子,協助他們打從心裡長出勇氣。有勇氣去面對即便是失敗或不完美仍願意試試,這樣的勇氣需要更多願意相信他們的大人讓它有機會發芽。
不光會耍寶─上網不迷惘愛的叮嚀:學校認輔團隊「相會在雲端」的重要提醒與規範
親愛的認輔夥伴們,收信平安:
新學期開始,首先預祝各位校園認輔與服務學習工作均能順利延續與推展。
近日內接連收到多個團隊夥伴的訴願,一則欣見網路平台成為團隊運作便捷的管道,再則反應網頁管理與雜訊流竄所造成的種種困擾。的確,資訊科技提供的虛擬場域已成為個人生活與團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實用性工具,但相對也產生若干料想之外的副作用。究竟一般人際與團隊經營應如何分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善用科技之利與免除科技之弊,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明確的規則。由此,光寶基金會將針對學校認輔團隊經營網路服務學習平台做出以下聲明和建議:
- 強調認輔精神和輔導倫理:
認輔團隊應於每學期始業式時,一再重申社區認輔築愛鄰里的初始信念,與必須絕對遵循的認輔志工服務倫理。
- 謹守「三不」與「三要」原則:
認輔團隊中不談政治、不論宗教、不做行銷;認輔團隊裡要尊重保密、要合作分享、要服務學習。
- 團隊網頁管理:
請各團隊做好每學期盤點並整理線上社群志工名單,因認輔團隊屬於半結構性的封閉性團體,為確保服務學習資源的有效運用,並保障所有參與成員的私密性與安全感,團隊群組中將僅保留當期實際參與認輔工作之志工夥伴,對於暫時需離開雁群的夥伴,請婉轉說明並要求暫時轉出社群,待其完成個人階段性事務後,歡迎隨時歸隊。其中,網頁管理員應由團隊幹部專責擔任,並將群組設為「不公開私密社團」。
為兼顧團隊動力經營與團體倫理規範,請務必詳讀以上說明,並確實配合執行。
感謝並祝福大家~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敬上
中華民國103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