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父母美學課程106-1自主共學課程的兩堂課~暨社區認輔幸福講座簡介
友善列印
 
【前言】
【自主共學1】好好餵養腸 愛護你的腦
【自主共學2】消化卡不卡
【PART 2】106-1社區認輔幸福講座簡介
 

【PART 1】光寶文教基金會
父母美學課程 「幸福人生─全腦開發的教養美學」自主共學課程的兩堂課

前言 ◎tipus

  「頭殼裡有大腦,你的腹部其實也有一個大腦--腸…。」當我看到影片這麼說時,嚇了一跳。活到六十歲,因著精神健康基金會的「腦的美麗境界」展,而對自己的腦和身體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仔細閱讀由時報出版《腸命百歲:腸道權威最新長齡保健大典》蔡英傑教授對腸道有了更清楚的描述:

  「腸道是會思考的腹腦,有一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分布在此,僅次於大腦,它接收腸道訊息,做出判斷,然後發出指令;而腸道各種荷爾蒙,更會影響全身大小器官,包括大腦在內。專門研究腹部神經系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克傑森(Michael Gershon)教授,把腸道神經系統稱為「第二大腦」或「腹腦」。」

尤其是從許多的資料閱讀中知道95%的「血清素」(serotonin)主要是由腹腦所分泌,原來腸道除了促進腸道蠕動,也調節情緒、睡眠、食慾,與學習記憶。血清素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都會造成憂鬱症,這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如何好好照顧並透過手工書製作的方式傳遞給我們的家人和孩童,是自主共學兩堂課最美的共學。

【自主共學1】好好餵養腸 愛護你的腦

一、目的:

  藉由繪本,以簡單趣味的圖與文字,讓孩子和家長一起閱讀,認識人的第二個大腦-腸,腸腦除了消化吸收,也影響情緒、慾望、心理,懂得腸的重要性,更加認識自身的身體。建議搭配消化卡不卡,認識食物的消化時間,進而學習如何保養腸胃。

二、內容:

內容 製作方法
書名:好好餵養腸,愛護你的腦
  1. 想一個書名。
  2. 運用手繪方式和毛線串聯,將主題腸和腦結合。
  3. 加上喜歡的插圖,讓封面和主題連結。

頭殼裡有大腦,你的腹部其實也有一個大腦-腸。

(腦有850億個神元、腸有5億個神經元)

  1.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2. 運用剪貼方式,分別介紹出腸和腦的資訊。

腸的總長為九公尺,內部有許多絨毛幫助吸收,如果把它們攤開來,面積約有半個羽球場這麼大。

PS.嘗試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喔。

  1. 用插入對話框,製作出絨毛放大的圖示。
  2. 將絨毛設計成可手動,讓讀者可動手操作、實際體會其長度。(需軟鐵絲做成多個小拱門,讓毛線穿過,也可設計收納的東西)
我們的第二個大腦,靠迷走神經與頭殼大腦快速溝通,影響著我們的消化、情緒、慾望、心理。
  1.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2. 繪製迷走神經、消化、心理、慾望、情緒,並將其剪下,黏貼於繪本當中。

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我們的感覺&情慾有密切的關係。

分別於腦、腸各產生50%的多巴胺。

  1.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2. 繪製多巴胺、感覺、情慾、人形,以及大腦和腸,並將其剪下,黏貼於繪本當中。

另一項能增加幸福感的傳導物質「血清素」,5%由頭殼大腦產生,其餘95%則由腹部大腦提供。

血清素除了能提升幸福感,也和學習、記憶、睡眠有關!

  1.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2. 繪製血清素、學習、記憶、睡眠、人形,以及大腦和腸,並將其剪下,黏貼於繪本當中。

我們體內不只有神經傳導物質,好、壞細菌同樣和身體狀況息息相關。

一旦失去平衡,不但消化出現問題更影響精神疾病、肥胖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1.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2. 運用天平的概念,讓大家知曉體內傳導物質與細菌平衡之重要性。
依賴油脂、蛋白質生存的菌叢,會促使人選擇高油、高蛋白的食物。
  1. 1. 畫出肥胖人形、依靠油脂、蛋白質生存的菌叢、高油及高蛋白的食物、腦和腸並剪下團案黏貼於繪本中。
    2.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另一方面,讓我們想多吃蔬果類的食物,則是依賴纖維素菌叢分泌的化學物質所導致
  1. 畫出健康人形、纖維素菌叢、蔬果、腦和腸並剪下團案黏貼於繪本中。
  2. 將影片內容濃縮成為繪本文字。

文.圖/謝佑憶.李佳蔚.張芳瑜.蔡維倪.何芷嫻.高瑜蔓
指導:吳銀玉總監

作者欄

  1. 貼上半個人形。
  2. 寫上製作團隊、指導人(作者名稱)。
  3. 將所有頁面依順序組裝成繪本。

三、參考資料引用來源:

【圖解新聞】你有第二個大腦| 台灣蘋果日報:https://goo.gl/I5lOsB

四、繪本影片連結:

腸腦知多少:https://youtu.be/2WoIu9ug-7M

五、設計與製作:

 製作、設計:輔仁大學-李佳蔚、慈濟大學-謝佑憶、何芷嫻、實踐大學-高瑜蔓、蔡維倪、張芳瑜
 指導:吳銀玉 總監
 出版: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自主共學2】消化卡不卡

一、卡片目的:

  你知道嗎?腸道有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因此有「第二個大腦」之稱,腸道菌可能也和身心疾病有關。希望藉由圖卡了解飲食與腸胃消化系統的關係,透過不同的遊戲輕鬆學習腸胃消化知識,並藉此卡可訓練推理反應、分析預測、專注記憶,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二、卡片介紹:

(一) 14張食物卡:包含水與六大類食物 (五穀根莖類:飯、麵粉;奶類:牛奶和乳製品;肉魚豆蛋類: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魚、蛋黃、全蛋;蔬菜類;水果;油脂類:堅果) 。

(二)14張時間卡:為食物消化所需的時間。(0分鐘、20-40分鐘、30分鐘、45分鐘*2、30-60分鐘、60分鐘、90-120分鐘*3、低脂90分鐘、全脂120分鐘、180分鐘*2、270分鐘)。

三、各類食物的消化時間參考:

食物分類

消化時間(分鐘)

五穀類

90-120

牛奶和乳製品

低脂90、全脂120

肉類

魚30-60、雞肉90-120、牛肉180、羊肉180、豬肉270

蛋黃30、全蛋45

蔬菜類

葉菜類45、根莖類 60

水果

20-40

油脂

堅果類90-120

0

四、遊戲方式

  1. 消化時間排一排:依著食物消化時間長短(長至短或短至長)將卡排列出來。
  2. 記憶大考驗:記住每個食物的消排化時間後,將所有的排翻至背面,輪流將相對應的消化時間與食物翻開配對。
  3. 早餐吃了沒?:每個人說出自己早餐吃了什麼?算出早餐食物消化所需的時間。(可增加難度,算出他人早餐食物消化所需的時間)
  4. 食物鏈:選一種食物從第一位學員以「比手畫腳」的方式依序傳遞下去,依序傳至最後一位學員,最後一位學員必須說出該種食物須被消化的時間或是翻出該食物卡片與對應的時間。
  5. 食物金字塔:發下一張空白金字塔圖,可以先問問大家將認為的食物金字塔寫上,並寫上自己認為的消化時間,然後翻牌找出自己的金字塔。公布正確食物金字塔再翻一次。

五、卡片參考資料引用來源:

腸胃和你的關係:https://goo.gl/K9VLhU
這樣吃最消化:https://goo.gl/qgNF7k
董氏基金會 食物功能與類別來源:https://goo.gl/nhTCh5

六、製作與設計:

  • 製作、設計:輔仁大學-李佳蔚、慈濟大學-謝佑憶、何芷嫻、實踐大學-高瑜蔓、蔡維倪、張芳瑜
  • 指導:吳銀玉 總監
  • 出版: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PART 2】106-1社區認輔幸福講座簡介

與作家、譯者面對面:106-1學年最SMART的家庭幸福講座◎tipus整裡

  《破蛹而出》作者: 史蒂芬妮‧司‧托蘭 原文作者:Stephanie S. Tolan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幼獅文化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牌(Newbery Honor)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獎

譯者序:蛻變的力量

  叛逆少年傑克放火燒了學校,在監獄裡蹲的父母管不著他,也沒有任何學校願意收留他,艾柏懷家的「創意學院」是他最後的機會。

  艾柏懷家的每個人身懷藝術才華,個性自由奔放,對傑克的奇裝異服不以為意。唯獨E.D.做事有計畫有條理,個性一板一眼,無法接納傑克這個不良少年,卻被指派為傑克的學習帶領人。看起來南轅北轍的E.D.和傑克有相同的目標:在這個家裡活下去,而且要活出真實的自己。只是「自己」是很複雜的概念:我夢想的自己、別人期望的自己、外表顯現的自己、內在隱藏的自己、現實的自己、潛能的自己……常令人困惑。

  當自己不同於(或比不上)家人,內心的壓力可能超乎外人想像。E.D.和傑克原本各有不同方式。E.D.追求良好成績,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傑克努力裝凶鬥狠,以獲得別人的重視。隨著有趣的情節推展,兩人從敵視、競爭到合作,一步一步認識對方,同時發現自己。無論我們被認為是「乖小孩」或「壞小孩」,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或許我們都需要好好想一想,應該選擇什麼方式來面對挑戰。

  艾柏懷家的人各有不同的個性和興趣,在同一個屋簷下爭吵、協商和擁抱。他們的差異使這個家庭有如百寶箱般精采豐富,不同的才華合作起來恰好截長補短,創造意想不到的能量,激發每個人突破和超越的力量。這樣的人生觀成為「創意學院」的基礎。

  「創意學院」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不過爺爺說「可別因為沒有老師整天跟在你身邊,就以為我們對教育不認真。」E.D.的自學計畫,一點也不隨便。自學的意思包括自己主動想學的意願,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檢查和評量。這個學院主張:「教育是不斷的冒險,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並培養清晰思考的能力。」爺爺說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人生樂趣與方向;高文達思瓦密強調任何生命活動(包括學習)都必須有熱情。這個學校重視個體的獨立和獨特,也強調合作與社會責任。

  E.D.和傑克在一連串冒險和摸索中做了許多困難的抉擇,經歷結蛹羽化的掙扎和努力,終於確定自己的價值,得到心靈的平安。希望每個孩子在家庭和教育過程裡得到充足的愛和適當的肯定,相信自己一定能破蛹而出,長出堅強有力的翅膀,翩然飛舞在一切疑惑與混亂之上。

《神奇的心理學》作者:蔡宇哲,洪群甯 出版社:幼獅文化

  想要增強記憶力嗎?想要做個有魅力的人嗎?想要透視人心,讓生活更快樂嗎?為什麼看人出糗,會不自覺想笑呢?為什麼明星代言,就能帶來商機呢?這些常見的問題和現象,都可以用心理學來解答。這是一本結合趣味漫畫和生活小故事,說明隱含在背後的心理學。了解人性心理,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用更有智慧的角度看事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進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蔡宇哲教授在前言「讓生活更充滿興味」中說:心理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談的是自己,還有每天都會遇見的人,所以學問就在生活中處處發生。比方說:報章媒體上常會看到明星宣稱哪種食物吃下去可以有很多好處,或是推銷某個產品多好用,但這些明星並不是專家,也不見得常使用這些產品,為何民眾還是會相信這些人的推薦呢?這些都與我們人的心理有關,人們為了能夠快速因應環境的變化,有著許多自動化的應對措施,而這些因應方法在大部分狀況下都是好的,但在少部分的情況下就會有點小差錯。當了解這些心理現象及其背後成因後,自然就較能夠得其利而不受其害。

  可惜臺灣的學生在大學以前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到心理學,就算有,多半是零散看到關於精神異常或情緒障礙的相關文章,很容易誤解心理學都是在談這些異常狀況,但其實這只是心理學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更多有趣又生活化的部分。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寫一些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希望藉此向讀者傳達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很生活化、很有趣的科學知識,也是不分老幼都能夠了解並體會的實用知識。

  這本書的出版還有另一個重大的教育意義。本書的另一位作者洪群甯,是本系的大學畢業生,熱愛心理學的推廣。我認為知識的推廣並不能只仰賴老師,學生也不是單純的知識接收者,還可以同時扮演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如果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整理並傳達出來,對他而言在這過程當中會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夠獲得分享知識的喜悅。分享知識的學生越多,知識的傳遞才會越快、越廣。

  懂心理學或許不會讓你考試考高分,無法讓你體育成績變好,但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覺得觀察周遭是件有趣的事、讓你對這世界充滿好奇,而這能讓生活增添更多的趣味與色彩。歡迎來到有趣、神奇的心理學世界!

《相聲並不單純》作者:馮翊綱 出版社:幼獅文化

  馮翊綱1988 年共同創辦了相聲瓦舍,在劇場裡,藉由創造笑的藝術,相偕觀眾進入人生體會。回顧經歷,他特別提到現代劇場,如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對於他思考傳統戲曲、相聲表演的深刻啟發,也提到創作所必須建立的「全面向的藝術生活」。

  從事劇場表演業已三十多年,阿綱老師說:相聲劇本確實有其特殊的「時間—空間」結構,以手把手教他的賴聲川老師的作品為例,《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每一部作品都標誌了時間:「特定的夜晚」,兩個角色被迫陷入事件前夕的「等待」情境,故而開始講話。至此不難看出賴聲川老師是以《等待果陀》的結構為藍本,創作自己的相聲劇本。

  《等待果陀》是啟發相聲劇本創作的重要參照點──兩個一直說話的人,等待事件來臨的前夕無事可做,只好開始說話。劇中只有一個「行動」(action):說話。等待的過程中一直講話,等待著全然未知的拯救。馮翊綱笑著說:「《等待果陀》是令我們這些相聲劇表演者開竅的相聲劇始祖。」

  相聲是創造笑的戲劇類型,然而在引人發笑的表演形式下,有其論述議題的內涵正在萌生。笑的背後既是「諷刺」、也是「同情」。一部部劇作都隱含像藥一樣苦的故事內核,老師於其外包裹了一層糖衣,觀眾們笑著觀賞這個故事,到了最後總也又哭又笑。

  《相聲並不單純》在此刻重新出版,標舉出的意義自然非同小可,一方面再次回顧了過往對於相聲劇種的想法,另一方面,代表觀眾再次肯定老師過去的藝術成就。最後老師幽幽的說,他正著手進行一本為高中、高職學生所寫的關於舞台語言的教科書,為有志從事表演藝術的學子們建構一套表演藝術的入門書。

※本文引用自《幼獅文藝 06月號/2017 第762期》〈6月人物專訪 馮翊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