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敘事、繪本、EQ美學
第一堂課 幸福哪裡來?看見故事的力量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關於幸福的生活書寫】
【繪本欣賞】《市場街最後一站》
【活動書寫:擁抱的幸福】
【繪本欣賞】《有點樣子》
【繪本欣賞】《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
【資料來源】
 

單元目標

  1. 透過敘說故事,認識故事與大腦和幸福的關連。
  2. 繪本故事在親職教養的敘事語法練習應用。
  3. 節氣的生活美學與五感的體驗實踐。

幸福就像蝴蝶,你追它,它會飛走。
你坐下來,它就停在你的肩膀上。
─戴邁樂神父(Anthony de Mello)

前言:關於幸福……

  每個人都希望能過著幸福的生活。那麼,到底什麼是幸福的人生呢?有哪些因素讓人會感到幸福呢?這些因素不外乎是:健康、家庭、愛情、友誼、工作、財富以及信仰等滿足,如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若能做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做,享受在工作的成就和滿足裡,這也是一種幸福;或者是學習新知、突破困時的歡欣鼓舞,「我懂了!」的快感喜悅,都會讓人感到幸福。

  美國生物人類和神經心理學家海倫‧費雪教授(Helen Fisher),通過多年利用大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記錄人們的大腦活動,發現幸福深深根植於人類大腦的結構組成和化學機制之中。決定大腦何時該釋放「幸福感」相關化學物質的是人過去的經驗以及與之相關的腦神經通路。從EQ美學的生活探看,幸福無處不在: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一片如茵的草地,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段彌足珍貴的友誼,賞花看樹、聽風踏浪、讀日月星辰,生活無處不幸福,等著我們去接近發現。

  幸福是「獲得快感,積極生活」,是此時此地的感受存在。它讓人積極、主動、自主地進行思考,讓人眼睛發亮且內在充盈著飽足感,所散發出來的積極動能會讓人想要靠近。並表現在語言中,最後付諸具體行動。幸福哪裡來?讓我們從生活的看見敘說,繪本的對話探究和表達性藝術的《親職卡》閱讀幸福,感受幸福,找到家的幸福秘方,共享幸福的甜美,帶出傳承之美。

關於幸福的生活書寫

冷冷天、暖暖心 ◎吳佳螢

情感的美麗,是透過感受。智性的美麗,是透過思考。
而要抵達這兩者的美麗,需要的是專注。 ─黃錦敦心理師

  在前往上課地的路上,急著如廁進到一家圖書館廁所。在廁間突然聽到很愉悦哼著歌的男聲,心想我該不會一急跑到男廁了吧。不可能,這地方我來太多次了,應該是從緊臨在旁的男廁傳來的;接著在伴隨一些聲響後我知道應該是清潔人員。
  歌聲依舊持續,瞬間我突然動容了…。一個廁所清潔員可以這麽快樂的在他的工作中,此時此刻小小空間都芬芳起來了。 歌聲越來越近,我聽出他進了女廁打掃著其他廁間,我有點不好意思出去,直到他打掃完歌聲遠些,我才開了門…。洗了手踏出去,原來他早在門口等著,開心的跟我說早!然後繼續哼著歌走進去完成我待了有點久最後一間的工作…。
  離開圖書館,但這感覺還暖著還印著……。他這樣活出獨特的畫面好好看,他這樣款待自己的心以及善待人事物的樣貌怎麽可能不美麗。生命影響生命。因為這樣,原本下著雨累累的心跟著飛揚了,也讓一整天的課程有了美好的開始。
  此課,我讀到一種,享受生命、瀟灑自若的生活態度,就如同他口中一直哼著的歌。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活出自我偏好,我也渴望著。

幸福日記:生活美學的書寫收藏

之一:不容易時刻的幸福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聖經申命記33章25節

  晚餐結束,外子突然大叫一聲,告訴我他的假牙吞到肚子裡,他的頭好暈、身體不舒服,望著焦慮不已手足無措的臉龐,當下開車陪同就醫,這讓他情緒頓時緩和了不少⋯。謝謝自己如此當機立斷和溫柔體貼,突然好喜歡這樣老年的自己。

  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幸福;即便是年華老去,臉上的皺紋斑點佈滿,已經無力做任何事,也不會對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有任何影響。人無論活到幾歲藉由學習都可以改變,改變心情,帶出勇氣,珍惜面對變老的勇氣。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認為:「幸福」是一種存在,此時此地的狀態,是很獨特的「質」;只要能夠如此思維且內在充盈著飽足感,即使在不容易的時刻,依舊有幸福的平安同在。原來,自己幸福充盈也是對家人最大的貢獻安慰。感謝主!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之二:節氣深呼吸的幸福

邂逅,土角厝最後的春天,浪漫的花顏,
穀雨,春天最後的節氣,預告著夏季的來臨。

  穀雨,春夏交替的節氣,歡喜迎接春雨綿綿的季節。此時,正是梅子、桑椹成熟的季節,製梅釀酒、釀果醬正當時。有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可見穀雨前後時節最適合做茶。猶記丙申年和夥伴們採製春茶的時光,沐浴在芽葉肥碩、色澤翠綠、香氣怡人的茶山水綠間,通宵達旦做穀雨茶,聆聽春天最後的脈動,感知的心清亮無比。

  約瑟夫‧艾迪生說:「閱讀之於心靈,猶如運動之於身體。」在緊湊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為自己保留片刻的閱讀時光;讀詩、讀綠、讀山水;讓心靈沈澱,讓思緒留白,心也跟著沉靜了。美,是心靈的禮物,可以梳理安頓紛雜忙亂的生活情結,創造幸福開心的神經傳遞質連結,照見內心深層的喜樂平安。

【繪本欣賞】《市場街最後一站》 ◎孔柳燕

   「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小王子

文/馬特‧德拉佩尼亞
圖/克里斯汀‧羅賓遜
譯/宋珮 出版/小天下

內容簡介~
奶奶帶著小杰,前往市場街最後一站,不論是在街道、公車亭、或是公車裡面,都有小杰好奇的提問,以及奶奶智慧的引領,那令人眼睛一亮的對話,深刻理解視野的不同,將會帶來多少精采的看見。

小杰和奶奶不同的「看見」

  故事就在小杰推開教堂的大門,雀躍的跳下階梯,感受到戶外空氣有自由的味道開始,正當他們在等公車時,天空卻下起雨來,小杰躲進奶奶的傘下問著:「為什麼我們等公車的時候要下雨?」奶奶對他說:「樹也會渴啊!你沒看見那棵大樹正用吸管喝水嗎?」小杰看了半天,但沒看到吸管。

  有個人帶著一條斑點狗上車了,小杰讓位給他,但回過頭便問奶奶:「那個人為什麼看不見?」奶奶說:「有些人是用他們的耳朵看世界的。」,這個時候,盲人用鼻子嗅了嗅周遭的空氣,還告訴奶奶她搽的香水很高雅,原來不只眼睛、耳朵,鼻子也可以認識這個世界,而且更能注意到明眼人沒發現的小細節呢!

  市場街最後一站到了,小杰下了公車,放眼望去只見髒亂的街道,讓小杰忍不住的說:「這裡為什麼總是這麼髒?」奶奶還是笑笑的說:「當你被髒亂圍繞,反而更能體會什麼是美好。」小杰抬頭望向天空,才發現在愛心廚房的上方,有一道美的彩虹。

  小杰想不通,奶奶怎麼總是能在那些他想不到的地方,發現美好的事物。 小杰的看見是孩子天真的角度,總是問著為什麼,看到事情的表象,發現別人有,我們都沒有的地方,提出差異之中所產生的疑惑。而奶奶智慧的回應,則是看見事情的本質,強調的是現在所擁有的,引導小杰感受當下。

問題故事和支線故事

  這一路上,小杰對於身邊事務充滿了疑惑和好奇,甚至是帶了點屬於物質的慾望,但是奶奶對於小杰的好奇與比較,沒有責備,去掉一般主流教育孩子的框架,很有智慧的引導小杰將眼光回看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比較」,可說是用「單一標準」在過生活,用主流文化先建構起框架,將自己桎梏其中。奶奶回應小杰時,並沒有停留在小杰的問題故事中,而是用「魔幻的眼睛」帶著小杰尋找生活中的樂趣。敘事一個核心概念是:一個人之所以會受困,是因為他活在充滿問題故事的版本裏,於是當想要跳出原有的問題故事框架時,便需要轉移視野,用魔幻的眼睛,讓看事情的眼光有了更開闊的角度。

  故事怎麼說,人就怎麼被定義,這就是說故事的影響力,奶奶用魔幻的眼睛引導小杰看到不同的風景,就會有「不同於問題」的故事出現,讓小杰有機會去好奇或是發現被忽略或被隱藏的美好。當美好的故事一直被敘說,就能建構出孩子生命中美好的樣貌,有機會開展出不同的自我認同。

  《小王子》裡有一句話:「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恰巧回應了繪本裏小杰閉上眼睛感受音樂的魔術,看見晚霞繞著淘湧的海浪盤旋,看見老鷹一家飛過天空,小杰的感動是滿溢的。

延伸活動【親職澄清對話卡練習】

情境問句:通常你能和孩子之間感受到幸福,靠的是哪些親職姿態的幫忙? 請挑選姿態卡六張敘說書寫。

活動書寫:擁抱的幸福 ◎Jasmine

  看著手中一張張的姿態卡,回憶著與孩子相處時的幸福畫面,我挑選了「親近、連結愛」、「給出空間」、「欣賞/喜歡」、「分享美好」、「傾聽」、「幽默/好玩/搞笑/有趣」這六張姿態卡。關於「親近、連結愛」我最喜歡的表達方式就是擁抱,每個人都是被「擁抱」著來到這個世上的,那是母親充滿羊水的子宮。脫離母體後的生命歷程,擁抱,似乎是重塑了那個有人護佑,有所依靠,有愛連繫與交流的所在。

  擁抱,是孩子所有關係的基礎,是無聲的心靈交流,是歡迎、接納、愛對方的表現,從擁抱的細微動作感受到對方,了解他今天過得好不好。清晨叫孩子起床時的擁抱、孩子哭泣時安慰的擁抱、讚美鼓勵孩子時的擁抱、道晚安時的擁抱…,擁抱,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

  擁抱的溫暖與力量陪伴著缺乏安全感的兒子與女兒度過了上學時的焦慮與不安,也化解了家人間相處時偶有的衝突與爭執。儘管兒子和女兒已經國三和國一了,每次遇到挫折或感受到學習上的壓力時,總是會自然地來到我的面前要求抱一下,透過擁抱所有的不愉快都能立即煙消雲散,讓兒子和女兒重拾信心與笑容,長出獨自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決心。當我們擁抱時,很多美妙的事情都會發生。

擁抱的力量~幸福的腦內乾坤

  「幸福感」的產生與大腦邊緣系統和幫助產生幸福感的神經傳導化學物質包括多巴胺(dopamine),內啡肽(endorphin),催產素(oxytocin)和血清素(serotonin)息息相關。所以人必須通過行為去創造讓大腦釋放幸福相關化學元素的神經通路。擁抱既溫暖又能給人滿滿力量,還會讓腦內分泌快樂物質,消除不安及壓力、助眠、提升免疫力。

  醫學上的研究已經發現,擁抱的觸覺接觸,會在腦內分泌讓人感到快樂的「多巴胺」,以及緩和不安情緒的「血清素」,並釋放出降血壓消除壓力的「催產素」。催產素男女皆有,它能讓擁抱的雙方得以產生一種連結,是一種能讓我們開放心智接納他人的激素。當人體分泌催產素時,神經系統會調整到無壓力狀態,並抑制壓力激素的釋放,讓人體達到一種平和與放鬆的感覺。

  Virgina Satir薩提爾女士說:「我們每天需要:4個擁抱以苟活,8個擁抱以維生,12個擁抱以成長。」所以,如果你感覺有點疲憊或沮喪,找一個關心你的人,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吧!

【繪本欣賞】《有點樣子》

作者: 彼得.雷諾茲/圖文
譯者: 宋珮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內容簡介~
阿萌非常喜歡畫畫,任何時間、任何東西、任何地方他都可以畫畫。有一天因為他哥哥的大笑和懷疑,讓原本自由揮灑愛畫畫的阿萌畫什麼都不快樂,畫什麼東西都覺得無法像真的一樣後,他丟下畫筆,放棄了。妹妹阿茉,將阿萌揉掉的畫作貼滿了房間的牆壁,她覺得哥哥的每個圖畫都很有「樣子」。阿茉看世界不一樣的角度和眼光,打開阿萌的視野、也打開他的心的重新愛上畫畫⋯⋯

《有點樣子》在敘事語法的應用練習◎吳佳螢

辨識主流,聆聽在地

  「像」這個字,在繪畫領域裡幾乎「框」住了許多人,因為「像」,所以出現:「哇!你畫得好像、畫得好好、好厲害哦⋯等聲音」;因為「不像」,也有了,我不會畫畫、我畫得好醜、或者像阿萌一樣因哥哥看不太出來他畫什麼而沮喪等。

  在我的美術教學現場,像與不像都不是孩子在定義,而是以一個「結果」的出現在家長的眼光裡。在某些家長的主流觀點下,「像」就是好的,就是孩子畫得很棒,也是學得很不錯的證據,這樣的價值相對的也移到了大孩子身上,容易因為一旁的同學畫得不像而加以嘲笑。

準備一個「解構單一表準」的內在狀態

  那到底為什麼一定要「像」呢?這樣一個單一標準限制了許多人欣賞畫的眼光,限制了我們對一個創作者的尊重和肯定。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民眾們多數有「繪畫創傷」,因為像?不像?的眼光框住了我們的視野,如果試著解構了,「像」可以很好,那「不像」一樣可以很好,多聽一點創作者的在地聲音,肯定會多出更大的瞭解和感動。

  就像阿萌的妹妹阿茉,它偷偷地撿起了哥哥揉擰的畫作,一張一張的撫平貼在房間牆上,這樣默默的支持足以讓一個空虛的心靈在瞬間被滋養的愛給填滿;這樣一個不知道又好奇的欣賞讓阿茉大聲說:「可是,我覺得很有花瓶的樣子!」阿萌聽到一個不一樣卻是接納的聲音後,重新再看自己的畫作時,突然看法也不一樣起來了,而這一張張「有點樣子」於是有了新的眼光和心的空間。

當事人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與專家

  人的大腦就是這麼奇妙,當被挾持的杏仁核氣憤說著:「我畫不像,我不畫了!」在一個轉念釋放後,大腦皮質馬上可以啟動讓你放鬆又充滿活力,一旦心自由,戴上無框眼鏡,畫也自由了!

  繪本中此刻的阿萌己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找到答案了,他開始可以畫出各種樣子,東西的樣子、感覺的樣子,除此連詩的樣子都來了。當說不出畫不出時,就只要細細品嘗就好,這是擁有了自信和美好後才做得到的,如此才可以帶著「自己的樣子」繼續生活著。敘事精神的包容接納輕輕慢慢,但卻很有力量,尤其是一股自己感受到尋回的力量更是珍貴有用。

【繪本欣賞】《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 ◎歐憶陵

作者:張蓓瑜
繪者:張蓓瑜
出版社:三民 出版

  繪本《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藉由繪本練習敘事,其實就是運用一個間接經驗在學習。繪本作者的創作靈感,是因為她在德國唸書,聽了一個德國流傳許久,關於哲學家班雅明的故事,大家都好奇著,當時班雅明逃難時帶的皮箱中到底裝著些什麼?故事確實容易讓人印象深刻,她將聽到的故事寫畫出來,成為她的第一個作品。到底那「行李箱」代表著什麼?是這本繪本想傳遞的,也是讓大家討論的議題。有人說班雅明的皮箱,代表他相信的哲學思想。而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猜想班雅明的行李箱中裝些什麼?沒有正確答案、沒有對錯。相信應該只有班雅明自己知道裡面裝些什麼吧。

  行李箱是個隱喻,或許可以想成它是「最重要的東西」,即使自己生命受到威脅,都不能丟棄的物品,它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又或許是一種自己在意的或重要的價值。親職路上,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也都有自己最在意的價值,不論價值為何,但對自己而言,一定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提著自己所相信的價值,或許我們也得經常練習回望「我現在在哪裡?」吧!

親職澄清對話卡練習:

透過繪本,選出一張在親職中對你說很重要的價值卡。
1.說說這張卡片讓你想起成長過程中的畫面?或是經驗?
2.說說這個畫面與經驗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3.整理一下是否也對你的親職角色有所體會或是發現?

【資料來源】

1.馬特.德拉佩尼亞(2016)。繪/克里斯汀.羅賓遜。《市場街最後一站》。小天下。
2.讓擁抱溫暖你~|日本研究:擁抱の5大驚人好處!但抱錯人反效果https://sci101.news/7177/
3.圖‧文/彼得.雷諾茲(2010)。《有點樣子》。道聲出版社。
4.圖‧文/張蓓瑜(2017)《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三民出版社。
5.親職澄清對話卡(2015)。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