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自我探索心靈成長系列緣起】 
             
              2021年5月,covid-19疫情在台灣爆發社區感染,疫情升至三級警戒,防疫期間許多家長居家辦公,須兼顧在家自學的孩子,同時也要煮飯洗衣及排解孩子們的爭執,對於生活型態上因轉變而產生的焦慮,我們感同身受,為舒緩彼此緊繃的心情,光寶文教基金會推出「親子自我探索心靈成長」的六堂系列課程,透過簡單的手做、互動及親子對話,從微觀的自我角色、家庭樹,延伸連結巨視的社會與環境的關懷實踐。藉由生活體驗的連結與對話,為親子感情加溫,一起締造優質美好的家庭精心時光,以補足台灣教育現場匱乏的心靈探索活動。 
            親子自我探索心靈成長系列的六堂課 
              
             
            第三堂:家庭讚美箱 
            3-1前言 
  正向心理學家─唐諾.克里夫頓(Donald O. Clifton)在《水桶與杓子理論》中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的水桶,當水桶裝滿時,會讓人充滿能量、心情愉快;當水桶沒水時,會讓人沮喪無力。每個人也有一支無形的杓子,每一次的互動,都可以用杓子為別人加水或把水舀出來,當我們選擇為別人加水時,同時也在為自己加水。植物向光,人需要具體的讚美和鼓勵!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讚美與鼓勵」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勇氣與社會情懷,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引發孩子用正向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與他人,更可以讓孩子遠離被批評的焦慮與擔心,教出有勇氣及行動力的孩子。因此,透過阿德勒的鼓勵語法,親子能夠聚焦正向的角度,創造新的神經連結,培養孩子建立「發自內心感恩對方」及「發覺他人優點」的態度和習慣。 
  
3-2活動目的 
  透過具體的話語,讚美、鼓勵自己和家人,刺激大腦的「腹側被蓋區」,產生愉悅幸福感,增進家庭生活的親密和諧氣氛,舒緩防疫緊繃的心情。 
  
3-3活動材料 
 
  - 現有的面紙盒、餅乾盒或袋子等,以方便剪裁較為合適。
 
  -  裝飾物品:美術紙、廣告DM,彩色筆、剪刀、雙面膠或家中其他現有物品。
 
 
  
3-4活動步驟 
  - 將盒子或小紙箱,開一個口,方便讚美卡投入。
 
     
      
   
  - 裝飾讚美箱外觀。
 
     
      
   
  - 完成後,將讚美箱放置於固定的地方,邀請家人,每天做一件向彼此表達感謝或讚美的事,書寫在卡片上,投入讚美箱。 
 
     
      
   
  - 可約定固定時間,共同開啟讚美箱,一起聆聽家人們的回饋。
 
     
      
   
讚美真的魔法喔! 
  我們應用了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五種鼓勵語法: 
肯定特質與能力 
  - 指出特質或能力,還要描述實際的行為表現或具體事件。
 
  - 例句:我發現你是一個熱心的人,請你幫忙時總是樂於協助、不怕麻煩。
 
   
			  
	指出貢獻與感謝 
  - 孩子具體的行為,加上該行為帶來的影響。
 
  - 例句:謝謝我的媽媽,每天都為我準時營養的餐點,讓我可以健康成長。
 
   
			  
看重努力與進步 
  - 描述孩子(別人)的作品或表現,同時指認孩子的(別人)努力與進步。
 
  - 例句:小寶最近都不用別人幫忙就會自己操作線上課程了,才練習幾天,就進步很多喔!
 
   	
			  
示信心 
  - 陳述支持信心的客觀證據,並且具體說出:我相信…。
 
  - 例句:我已經練習拍很多照片了,我有信心可以挑出最好的五張跟大家分享。
 
   	
			  
傳達接納與認可 
  - 描述孩子(別人)的具體行為、表現、情緒、意圖、態度與興趣。
 
  - 例句:你一直趕我叫我快一點,你一定擔心我跟不上同學所以希望我加快一點。(情緒感受)
  
 
   
  
3-5愛的叮嚀 
  心理學研究顯示,時常感恩的人會有較高的正向情緒,會在腦部產生幸福感受的神經傳導物質。話語就像一顆種子,在潛意識裡發芽成長,是有力量的。好的話語,能夠帶來祝福、燃起信心;否定與命令式的話語,則會讓人氣餒、失去信心。童年經驗是人格發展的基礎,生命影響生命,父母栽種什麼,就收穫什麼。 
  
  也請家長們注意: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透過不斷練習來建立,藉由「每天」對家人寫一張讚美卡,或固定時間與家人分享回饋,都是在強化神經迴路的可塑性,從不熟悉到習慣,是需要練習的喔! 
  
  關於讚美與鼓勵有小小的提醒: 
  - 態度要真心誠懇,只讚美具體看到的,不誇大其詞。
 
  - 可用行動來表達讚美,例如:拍拍肩膀、彼此相互擁抱等,或把孩子的作品、獎狀等貼在顯眼的地方。
 
     
          
   
 
  
3-6結語 
  其實,一個看似簡單的遊戲背後隱藏了許多意義。從行為改變技巧來看,「讚美箱」提供了一個「正向增強」來強化好的行為表現,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人的自信心,也強化了具體讚美的行為。藉由這個活動增加了家庭的話題及生活樂趣,更創造屬於我們全家的共同記憶。 
  
  阿德勒說:「在所有心靈現象中,最能顯露其中秘密的,是個人的記憶。記憶絕不會出自偶然,個人從他接受到的,多得無可計數的印象中,選出來記憶的,只有那些他覺得對他的處境有重要之物。因此他的記憶代表了他的『生活故事』;他反覆用這個故事來警告自己或安慰自己。」 
  
  更印證了「裝滿水的水桶就如同滿溢的福杯,讓人思想正向、充滿活力。水桶裡的每一滴水都會讓人更堅強、更樂觀。」「讚美箱」就像是這桶與杓一樣,我們不斷的為彼此加水,不斷的為家庭的喜樂平安幸福加水。 
  
3-7光寶文教基金會影音平台 
  
  
3-8親子共學學習單 
      
3-9作品分享 
Hsinhui Yeh (光寶文教基金會Facebook粉絲專頁分享作品獲獎人) 
#家庭讚美箱 
  橘子家的讚美感恩箱 
  疫情嚴峻人心惶惶,家是最安全的堡壘! 
  家人情感緊密相依,彼此打氣攜手扶持; 
  行動受限情緒起伏,生活摩擦衝突難免; 
  內心深處由衷感謝,表達謝意感動無限; 
  讚美感恩力量無窮,能量滿滿迎向未來。 
這是橘子家防疫生活日常,長期一家五口擠在小小的窩,有好多的不方便&不習慣…更有著許許多多的感動~感謝先生去市場採買全家的蔬菜水果!貼心乖巧的孩子們輪流幫忙洗碗洗衣服分擔家事!全家人共體時艱把網路最佳處給最需要的家人,藉著讚美感恩箱,把內心的感謝傳達給對方,讓正向能量醞釀轉化成支撐彼此的寶貴力量! 
   
許家妹 
  #家庭讚美箱 
  變化版~讚美牆 
  讚美真的讓人身心愉悅,不論大人和小孩都很喜歡被肯定的感覺。讚美讓我和小孩多了一份感恩的心在裡面。今天我做的是讚美牆,我希望每次小孩經過時可以看看自己好棒的地方,失落或不開心時可以看看自己擁有好多優點,幫她打打氣。今天讚美小孩很有耐心的自己完成3D立體拼圖,花很多時間但完成。不只開心,也很有成就。讚美讓人有動力,希望我能多多欣賞小孩優點,忽略缺點😄 
  
  廖子晴 
  好需要讚美的我趕緊做出這 
  希望可以得到家人大大的回響 
  
  
特別感謝 
   
  社區認輔陳碧雯老師及家人 
  社區認輔孔柳燕老師 
  社區認輔吳佳螢老師 
  社區認輔志工黃冠曄及女兒江詠歆 
資料引用 
湯姆.雷斯、唐諾.克里夫頓(2011)《你的桶子有多滿?》台北市:商業周刊 
  張英熙(2013)《看見孩子的亮點: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教育基金會/腦的美麗境界線上導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