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因愛料理:食育、EQ和環境永續的八堂課」
第五堂課 共好食代:綠色友善的食物正義

友善列印
 
【緣起】
【活動目的】
【前言】
【活動一】
【活動二】
【活動三】
【回家延伸活動】
【學習單下載】
【參考書目】

「因愛料理:食育、EQ和環境永續的八堂課」課程緣起

  漢字的「食」,是人+良,意為人吃了好的食物,身心自然就會健康。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速食文化快速崛起,大大侵蝕著現代人和孩童的身心健康。消費和糧食浪費助長了全球暖化、氣候危機和許多生態環境、公共衛生等問題。人民的健康是國家發展重要的資產,也是風土飲食、環境永續的基礎和希望,光寶文教基金會邀請您一同參與─「因愛料理:食育 、EQ和環境永續」系列課程,培養孩子食育力的榮耀感,攜手實踐地球公民應有食農品格及環境永續素養。

第五堂課 共好食代:綠色友善的食物正義

活動目標

  1. 選擇優質、乾淨、公平在地農產的經濟價值探究。
  2. 工業化農業與在地農業的不同及地方創生的探究討論。
  3. 藉由他山之石,探討在地風土飲食的特色與優勢。

食物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歷史及住在那裏的人。光是看一個地方所生產的食物和飲食方式,我們就可以了解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卡羅‧佩屈尼

前言

  自工業革命以來,以利潤為導向的工業化農業逐步取代了在地農業,農作施用大量農藥、化肥、除草劑、殺蟲劑,工業化大量生產單一農作物,破壞大自然的平衡也截斷了人與土地的連結。支持在地食物系統是食物正義的核心目標,鼓勵購買在地種植的食物,可以提高在地小農的產能,促進社區的經濟活動,不必受到工業化農業和全球化食物所綁架,是發展社區經濟的重要策略,也才能為在地經濟創造價值和永續能力。 《食物正義》所談的概念是:「公平的對待食物系統中的每一個人,不論是生產者、農工、加工者、勞動者食用者或社區居民;尊重食物的種植方式和地點,這是關懷土地、空氣、水、動植物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環境倫理。」因為,選擇優質、乾淨、公平在地的農產,公平對待每個環節,我們才能獲得好食物。期待透過綠色友善的食物正義,強調在地食物的綠色友善和社區價值,是土地、物種多樣性和環境永續的共生共榮。一個人小小的改變看起或許不多,但累積起來我們就有機會改變不正義的食物系統。

暖身活動:探究「餐桌上的食物正義」

  面對餐桌上的美食,我們可曾有一刻這樣思量:為什麼是南美洲的白蝦、澳洲的牛肉、智利的鮭魚?明明冬天才有的大白菜怎麼也出現酷熱的夏季?在未被看見的彼端,也許動物以不人道方式餵養、不顧土壤負荷的大量種植、過度捕撈魚類而造成環境浩劫。健康飲食崛起,如果想吃得健康,不僅需要關注端上桌的食物,從農地種植過程、包裝、運送,每一個食物或食材如何被對待,攸關我們的飲食安全以及每個食材背後的人權與環境影響。《食物正義》提到:公平對待每個環節,我們才能獲得好食物。如果這是我們要吃進肚子裡的食材,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在每個環節讓它有更好的對待,成為提供人類更健康的餐食,值得我們好好思量。

分享與討論
  1. 關於「食物正義」您的解讀或概念是什麼呢?
  2.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食物正義?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

【活動一】尋找在地好食材

  引言:食農教育包含農林漁牧,臺灣地形地貌多變,高山與平地氣侯差異大,在一年四季分明的寶島上,物產豐富、糧食富足,食物系統與土地環境需要被更友善的對待,臺灣越來越多農民與養殖戶各持不同的信念,共同守護這份價值。回到生活裡,選購在地好食材是在消費選購環節的我們可以以行動力去支持,讓食物生產者與環境都有更好的對待。藉由彼此分享交流,在選購層次上有更多一面向思考與選擇。

  1. 透過「食材圖卡」與伙伴互動,它的產地可能在那裡?
  2. 猜一猜「臺灣沒有的水果」、「臺灣的原生種蔬菜」有哪些?
  3. 認識「在地好食材的地圖」。

  過去我們對食育教育的觀念,停留在買在地吃當地。食物正義的概念告訢我們,好的食物除了上述條件外,從種子到土地,從環境到空氣,任何一個環節所參與的人事物都應該被公平對待與看見。正如養育孩子,生活中任何微不足道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樣貎,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也是一樣!照顧孩子的同時,每一口吃進肚子的營養,也影響著孩子。也因為如此,食育教育不應仰賴學校教導,而是可以從家庭教育的日常中學習的。

【活動二】工業化農業 vs 在地農業與地方創生
  工業化農業是利用工業化、產業化、集群化的方式生產糧食、家禽、牲畜。工業化農業的核心特點之一是單一模式,例如在大片的土地上只種植一種農作物,同時這些農田在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因為在同一片田地裡面長年累月種植同一種農作物會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甚至長時間種植同樣的農作物,會導致某些有害物質積累且有利於雜草生長以及昆蟲繁衍,因而需要使用大量殺蟲劑和除草劑,影響環境、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的危機。地方的諸多問題引起有識青年的投入,長留農村,將當地珍貴的農業發展為永續的產業,抱著到農村開創事業的理想,描繪出全新的生活想像。金山彩田與彎腰市集等在地農業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對環境謙卑,與自然萬物共生共存;讓我們支持直接購買、在地消費、享用當季、支持小農、保護環境;讓我們重新「從心」認識農業、土地、食物與你我的關係。

討論與分享
  1. 「工業化農業」及「在地農業」的特色與差別在哪裡?
    (1)工業化農業 vs 在地農業
    a.工業化農業特色
    b.在地農業特色
    c.工業化農業與在地農業比較
  2. 繪本賞析:
    作者:藤原宏宣
    譯者:詹慕如
    繪者:法生(ほう)
    出版社:小熊出版
    出版日期:2019/04/17
    繪本簡介:
    地球叔叔46億歲,原本健康的他,卻在工業化製造短短出現百年後,健康越來越差,生的病越來越嚴重,不僅溫度上升、冰川大量融化,還有各地受汙染的河川、過度濫墾的土地、混濁的空氣、刺激的化學物質…..。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正逐一瓦解我們的地球生態,同時也侵蝕我們自己的健康。在大量生產製造以前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情形呢?和現在生活型態有哪些差異? 關於地球叔叔生病的原因好多好多疑問!若無視地球叔叔生病的徵兆與警訊,人們生存的根基將蕩然無存。在《Earth地球叔叔教我的事:做對選擇就能改變》中地球叔叔帶我們看見他生病的原因,也仔細剖析人類生活各面向對環境的影響,其實所有問題最後都回到我們身上。
  3. 透過《地球叔叔教會我的事》繪本中第24至29頁中的「蔬菜、水果、白米、肉類、魚類」篇章,閱讀並討論分享:
    (1)挑選蔬菜的標準是什麼?與工業化農業有什麼連結?
    (2)集體農場大量飼養家畜所造成的環境成本有哪些?
    (3)全球暖化魚源枯竭,關於「慢魚運動」,你的理解是什麼?
  4. 一個人也有影響力!影響是從點再擴散成面,我們可以做什麼?
    (1)以臺灣在地農業與地方創生分享:金山彩田與彎腰市集。
    (2)影片賞析:【公視紀實】《一粒種子~》Growth with Hope 楊儒門日記

【活動三】他山之石,探討在地風土飲食的特色與優勢

  臺灣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豐饒,水果入菜、以茶入菜獨具一格;傳統節慶、飲食文化內涵豐富;崇尚二十四節氣順應自然;敬天謝地感恩惜食;飲食特色不勝枚舉。身為臺灣子民的我們,不僅應好好了解與傳承,更要把這塊瑰寶推上國際舞臺,成為臺灣之光。身為臺灣子民的你,對臺灣飲食知道多少?對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又了解多深?透過他山之石,「和食」,探討在地風土飲食的特色與優勢:

他山之石:「和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條件特色與食育之對話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2013年正式將「和食」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委員會評價說,「和食」表現了日本人敬重自然的精神。其多樣化的新鮮食材,珍視食材特有的味道,及營養均衡有益於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並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當中的飲食習慣源於敬重自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汁三菜」是日本何時的基本菜色結構,除白飯以外,一碗味噌湯、一種主菜、兩種副菜。米豆的夢幻組合其優點如下:稻米富含各種營養素而享有「完全營養食品」。其唯一缺乏的就是離胺酸,而大豆正好富含離胺酸,大豆缺乏甲硫胺酸,而稻米正好有豐富的甲硫胺酸。說米和大豆能夠提供人類完整的營養素。日本料理裡基本組合~米飯和味增湯,或者是納豆淋上飯。

為日本人健康與創造力的解密

  日本人攝取的食物當中,所含的各種必需胺基酸、必需脂肪酸對人類生理及精神造成的作用。例如魚類和味噌所富含脂肪酸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原料,更是激勵大腦記憶力與提升創造力的泉源,攝取血清素的原料也是保持快樂、平衡壓力的重要方法。味噌含有卵磷脂(有活化大腦的效果,使人冷靜迅速作出判斷)精胺酸(後者可恢復疲勞、強化免疫功能,維持強壯健康的體魄)。

回家延伸活動
  邀請與家人一起動手做一道臺灣味料理…拍照、書寫分享於社群

學習單下載

參考資料

光寶文教基金會邀請您共創美好的家庭親子時光